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对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组织形式、内控机制以及其在支持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教学工作:先后承担过《农村金融学》等多门本硕博士生教学任务;主编出版《农村金融》、《中国农村金融:观察与思考》等教材(科研编著)8部;自1993年以来指导与培养农经管理专业农村金融研究方向研究生100余人(硕士生70余人,博士生2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9人)。
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农村二次分配市农工部有相关文件可查,具体分配内容主要有村组土地租金收入、村组集体资金孳息、集体金融性资产租金收入等等扣除相关费用和规定提留后经村组代表讨论决定后的可分配资金。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
农村金融制度是指有关农村资金融通系统的一套制度安排或规则体系。
法律分析:国家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六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四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落后。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对农村金融组织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加快构建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
2、此外,文章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从理论基础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具体构建,包括子系统的构建目标、原则和实施策略,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些建议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对于推动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服务主体缺位。
4、大力发展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部经济,加大对西部信贷力度。(2)对民众,加强金融服务宣传力度,使得西部低收入者也能利用金融工具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机制。
1、金融科技驱动乡村振兴:宜春实践的创新与挑战金融科技在宜春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和深远影响,通过链式集群和普惠金融策略,实现了乡村数字化转型的飞跃。